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7月15日在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對參加「2008第20期全國教師生命研習營」的教師及參加「第61期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戒子開示,在100分鐘的講座中,不僅接受提問,並深入淺出地方式回應,近700位與會大眾皆專心聆聽。
◎什麼是生命?生命的需要
「生命在我們的心裡生起」,大師強調「一般認為活著能動就是生命,其實不見得」,如同山水樹木,雖然它們不動,也有生命。在佛教的觀念中,衣服、桌子、沙發等物品,雖然一樣沒有生命,但是只要我們能愛護,它們的生命就會長一點;不愛護,它們的生命就短一些。人雖然會動,但是如果你不在意一個人,把他當作死人,那他就沒有生命。
大師表示,人一出母胎,首先需要的就是平安,只要感覺到威脅就會哭叫,直到生命沒有受到威脅為止;長大後,開始追求物質的生活,要吃得好、穿得好;等到衣食住行都豐富了,則需要讀書、愛情、愉快等心靈的生活;即使這些都有了,還是不會滿足,繼續需要音樂、美感、氣質等藝術的生活。
◎為什麼會發生災難?應如何面對災難?
大師強調,重大災變並不是現在才有,翻開史書記載,幾乎沒有一年是太平無災無難,只是因為現代媒體發達,新聞傳播速度快,才會認為重大災難時有所聞。
由於人類對於眾生沒有愛心,經常聽聞有人虐待貓狗,或是將小動物、昆蟲玩死,因為大家每天都在心裡造做貪瞋癡,平日更是犯下數不清的殺、盜、淫,妄語等惡業,自然會產生災難。想要消弭災難,要從人性改造,減少殺業、欺騙,和平相處,帶來祥和。
「人類要互相幫助、相容相存,不能只靠佛菩薩」,師父表示,雖然佛菩薩也要救苦救難,但也不能違背因果。佛教認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更要時時想著「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 要怎麼了生脫死?
耶穌信仰者傳教時會說「信主得永生」,但生命不在於信或不信,而在於好或不好。師父表示,一般凡夫對生死迷糊,古德高僧則當作遊戲、視死如歸,既然視死如歸,回家有何不好?「死亡」是因為物質的肉體壞了,但是精神並沒有死。生命像一串念珠,把一期一期的生命串在一起並延續著。古德高僧對於生死,不是太歡喜,也不會太悲傷,順其自然。生死平常事,生就生,死就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出家的生活,有趣嗎?
「我從不覺得出家的生活乏味,也不曾聽過有人說無聊或空洞」。大師指出,小時候出家了照樣頑皮,爬山、砍柴、打架都會做,生活怎麼會乏味,反而是出家後看淡世事,沒有患得患失,反而快樂。
每天在拜佛中,拜到大汗淋漓、輕鬆愉快,進入虛空、忘我的境界。世俗人認為吃得很好或拿到獎金很快樂,但那只是一時的快樂,出家後,生活過得禪悅法喜的快樂,卻是久久不忘。
而且,佛光山是一個人盡其才的道場,頭腦好的人可以從事寫著、研究的工作,口才好的人可以四處講演、弘法佈教,愛心豐富的人可以擔任知客、當家、住持,內向的人則可負責內務、在禪堂修行,最重要的就是都不必應酬。
大師強調「讀佛學院不一定要出家」,並以大陸佛教四大名山為例,南海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四川峨眉山的普賢菩薩、山西五台山的文殊師利菩薩,都是現在家相,只有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現的是出家相,可見佛教比較重視在家眾。
此外,大師提醒與會的老師,要教導孩子勤勞與禮貌,並培養愛心,只要懂得愛護小動物、愛惜牠們的生命,自然就會愛自己的生命,因為眾生的生命是同體的,要互相依靠、尊重、幫助,才能同體共生。
◎與天主教為友
會場中,有天主教徒感謝大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友善,才讓天主教徒有機會接觸佛教、瞭解佛法。
「我也有許多信仰耶穌的朋友」,大師表示,認識單國璽樞機主教已經40、50年,而光啟社丁松筠神父也曾說過:「假如你出生在美國,會是一個很好的神父;假如我生在中國,也會是很好的和尚。」大師強調,各種宗教的信徒應相親相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