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圓滿人生的根本 勤修戒定慧
文 / 劉媺盈 剛開始閱讀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就參加9月初台北道場舉辦的「人間佛教戒定慧閱讀研討會(慧學)」,聽到依空法師與鄭石岩教授非常生活化的舉例,及在日常生活便能實踐的種種,因此對書籍內容充滿好奇。過去雖找了有關戒定慧的書,也不外各種精闢的見解與說明,所以看過後總還是霧裡看花,不清楚到底該如何實踐,這次經由《人間佛教的戒定慧》深入淺出、因時制宜的解釋戒定慧,著實讓自己受益良多。
「戒」,一般對戒的認知,好像什麼都不能做才是守戒,但是看到文章內容發現有好多都是可以做,令人發自內心持戒,是積極的以不侵犯他人為始,自此進而能尊重更讓自己達到自由的境界。除了自律的規範身心,更能發心積極眾善奉行,這樣的「戒」是修身利人的。我們若能在生活中以「戒」為師,不只是消極的看似束縛,若能積極的依戒行菩薩道,廣結善緣奉獻服務,便能具完成人格、圓滿菩提。
以前對守戒總是感到是種死的規範,現在明白,其實戒可以很積極。例如不殺生戒,本來以為只是不可以殺害生命的戒,沒想到因遲到而耽誤別人時間都是殺生的一種,所以守時也是守戒之一。只要是從尊重他人的角度出發,不侵犯他人,就能輕易持守戒律,果真生活中就能做到。
「定」,馬上會跟禪定聯想在一起,修禪而生定,是互相搭配的關係。以前誤認為禪修是高僧大德才能做到,或是很艱深的功夫。可是書中告訴我們,無論行住坐臥,每一動作都可以是禪。行住坐臥的生活中體會佛法,無論是走路、吃飯、下棋、梵唄中、共修中、做義工中、在書畫詩中都可以體會。其實要修習禪定,得先「不動心」,不貪求、不執取,有了禪才能產生力量,要有身體的力量、要有歡喜、休息的力量、要有靜觀的力量,如此就會有禪定,心定了就不會隨境轉。心不隨境轉也才能「無相」「無著」,自然的產生定力來開發自己的般若本性。
對禪定的認識不再只停留好好坐在蒲團參禪,,原來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能體悟禪,只要用心感覺吃飯、睡覺、呼吸的每個當下都是禪,認真感受便會有力量產生,有了這股力量產生的定力是生活的基本。
「慧」,智慧,必須具備般若智慧才能找到自己本來面目,見到自己本來面目才能解脫自在。般若智慧是每個人本具有的,只是沒有被發掘。但也須體認世間萬法皆有互相生起、結束的因緣,所以必須了解因緣果報的關係。另依更高的層次便是體認「空性」,由空性可以看清宇宙人生存在的實相。般若是眾生的本來面目所以不是外來的,可以藉由聞、思、修認識般若實相,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對法義深入思維、精勤修持,都是認識般若的方法。
其實人是群體的動物,藉由人群,我們可以用心體會互相間的因緣成就,認識緣起法則。並對佛陀所說教義精進深入,依義、依法、依了義、依智來體會佛陀說法的意義,如此開發自己的自性般若。戒、定、慧三學缺一不可,是精進佛道的法門,藉由書中大師的諸多比喻,取用實行並運用智慧體悟,藉由這樣的福慧雙修,走向解脫的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