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北島協會於2025年6月22日於北島佛光山舉辦《大洋洲法寶講座》,禮請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住持慧專法師主講「尋祖師之跡,行智慧之道」第二說。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北島協會督導余林濤、南北島佛光人及大洋洲各協會線上聞法,150餘位從大師與徒弟的互動中,學習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行儀和智慧。
慧專法師以自身經歷講解大師如何以身教引導弟子,大師曾說:「給人利用才有價值。」能被人需要,正代表自己有價值。從市集義賣的便當設計,到寺院接待、活動流程,每一件看似瑣碎的小事,大師都以最嚴謹的態度教導。在一次巡視中,大師指導,「便當不只是要讓人吃得飽,更應讓人吃得有尊嚴、吃得歡喜。」一個便當,也是弘法的載體。一切小事皆可成道,只要有心,哪怕是洗菜、備料、接電話等,都可成為弘法工具。
慧專法師分享擔任大師的侍者時,「忘我為人」正是星雲大師最深刻的身教。大師一生為佛教無悔奉獻,力行慈悲,即使身體不適,仍堅持出席活動以不讓信眾失望。他從不以言語要求弟子捨身奉獻,卻以實際行動展現無私,讓人深刻體會何為佛弟子的使命。大師的佛法不是用說的,而是用生命實踐、以行動感動人心。
講座中法師特別提到台灣旗山禪淨中心草創的艱辛及在地弘法的實踐, 分享如何在高齡化社區注入文化活力。從舉辦親子三代拔蘿蔔活動、在大師圓寂百日之際推動國定佛誕節,到舉辦蔬食市集與星光雲影音樂會,都是為了延續大師的教育與願力,讓佛法深耕社區、走進人心。法師回憶,有一年,師父在腦部手術後語言仍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下,仍準確指示旗山中心要做一個四米半的無障礙坡道,處處為信徒著想的慈悲心讓人感動。法師以星雲大師常說的「忙就是營養」勉勵大眾,忙要忙得有貢獻、有成長、有意義,不為自己,而是為了佛教、為了佛法、為了眾生。在每一份忙碌中,滋養生命與道業。最後,法師祝福大眾可以遵循大師的教誨,在生活中產生智慧走出光明。
北島協會顧榆齡會長表示佛光人要學習法師的精神,不忘星雲大師「悲天憫人、把人間佛教留在人間」的初衷與精神,將ㄧ時的發心感動,化為實際行動,持之以恆地走在人間佛教的道路上,在奉獻中成就自己,將光明與希望帶給更多人。北島協會副會長楊隆乾分享自己在講座中數度感動落淚,佛光山道場是佛光人的法身慧命之家,不僅給予自己前行的力量,也承載了對未來的希望。
南島協會分會督導郭名遠指出,紐西蘭佛光人在住持滿信法師的帶領下以融入在地文化的形式舉辦各項活動,吸引民眾走進道場,獲得熱烈迴響,實踐大師平安幸福照五洲的心願。自己要在弘法火車上永不退票,為佛教甘願忙,為眾生繼續走。北島協會ㄧ分會督導梁崇儀和林嘉婷感動佛光山道場在紐西蘭紮根立足,已成為當地人文、心靈薈萃中心。住持滿信法師與常住法師一路走來,歷經風雨困難,為了弘法度眾、荷擔如來家業,始終不曾退卻,一步一腳印地守護這片人間淨土,他們正是大師精神的延續。作為佛光人更應珍惜這份福報,緊跟常住腳步,實踐佛弟子的本分。佛光幹部因輪提出此講座不僅令人感動,更提醒自己找回初心,發願行願,讓佛法落實於生活點滴,讓生命發光發熱,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北島協會第三分會會長朱素玉發願要用心把每一件事做好,盡力承擔每一份責任,事情再小也不輕忽。當自己樂於被人所用,心甘情願給人方便,那正是廣結善緣;善緣結得越多,所聚的資糧也就越豐厚,成就也越深遠。第一分會李艷玲和第三分會潘秀蘭感謝法師的講座激勵自己把握當下的因緣,為道場為佛教貢獻自己的力量,紮實地走好每一步,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寬度。第二分會王錦言透過慧專法師的精彩講說,雖無緣親見星雲大師的慈容與親聆教誨,卻彷彿時時與星光相伴、與雲影同行。這正是「燈燈相續、代代相傳」的真義所在。第二分會丁淳潔被師徒之間濃厚的情誼打動,這份情感不是停留在言語上,而是透過實際行動去承擔、去延續大師的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