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當義工 安置首重「安心」/ 中國時報2009/08/16
【仇佩芬/旗山報導】
「來,你是哪村的?我幫你登記。」一句國語招呼之後,接著就是流利的布農族母語。災民陳美秋和柯麗玉原本在桃源鄉所工作,撤村後被送到佛光山安置中心,立刻加入義工。讓災民藉著服務轉移情緒,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說,這是安置中心為平撫災民想出來的好點子。
慧傳法師說,在福慧家園,災民主動擔任志工的人數不少。從服務站、醫療站,到環境清潔,都有災民自告奮勇。當災民投入工作互助助人,等於展開心理重建。
相對於災區現場以救援為首要任務,位於「大後方」的安置中心必須發揮穩定災民情緒的作用。慧傳法師表示,災民被送到安置中心時,都處於十分驚慌的狀態。安置中心會先讓他們享用熱食、洗熱水澡;安置中心同時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日用品,讓災民毋須憂心眼下生活,對安置作業有很大幫助。
從桃源和那瑪夏鄉集體撤離的災民,大部分被安置在福慧家園,這也使得此地成為部落和家庭群聚最明顯的安置中心。慧傳法師說,集體撤離的災民由於有家人和族人的陪伴,心情相對穩定。只要適當開導和傾聽,就能逐步協助災民重整情緒。
距離旗山前進指揮所最近的旗山禪修中心是災後第一個成立的安置中心,很多災民一下直升機就被送到這裡,僅是讓他們從驚嚇中鎮定,就要花上不少時間。
另外,最讓禪修中心工作人員憂慮的,是在水災中失去雙親的兒童,同時失去親人和家園,心靈陰影難以磨滅。因此安置中心的醫療站都配有心理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緩解情緒。安置中心也會安排許多電影、唱歌等活動和才藝課程,協助受災兒童抒發情緒。經歷了幾天的互動,再加上宗教團體的協助,大部分災民已經漸漸調適,學會用「阿彌陀佛」打招呼,讓志工們感到安慰。